​联系方式:400-606-2106

手机/微信:15993243808
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

/ 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余帅:传承“余家杂技”·厚德精技赢得一片天
来源: | 作者:pmo3b6952 | 发布时间: 2019-01-22 | 198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走基层“寻找出彩河南人”系列报道
  正风报道网河南讯(记者:毕俊杰、蔡毅)河南项城“余家杂技”源于清,兴于今。据余氏家族口头相传,清乾隆年间,余家上祖余思明,得祖传秘籍一册,上有30项杂技秘诀和图说。他苦心钻研,勤奋练功,终得要领。于是,立门户,招门徒,带领余家杂技班江湖卖艺。经坎坷,沐风雨,余家杂技渐成体系,自为一家。其独门技艺,在余氏家族子孙中已传承十二代,历时200余年。2004年9月,“余家杂技”第十二代传承人余帅在全国杂技家协会领导支持下,聚合六兄妹的力量先后投资4700万元,创办了一所全国最大、豫东第一的民营专业杂技教育基地——项城市
杂技学校。余帅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。

杂技学校

  挑大梁 ,传承“余家杂技”显身手。余帅出生于1962年,6岁时开始跟随父母学习杂技基本功,11岁正式拜余家杂技第十一代传承人舅父张金铭为师,系统学习余家杂技祖传功夫。下学后,从1973年至1982年又先后到开封杂技团、北京杂技团、洛阳杂技团学习深造。1983年元月,身怀绝技经过商海闯荡的余帅放弃城市户口果断返乡,挑起大梁,领其兄妹六人组建《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》(2014年初更名为项城市越野杂技团有限公司),跻身于国内外文化演艺市场。在短短的十几年内,他率领的团队很快由一个团发展到八个专业分团,常年活跃在文化市场上,被上级领导誉为“永不沉没的联合舰队,”成为豫东杂技界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



  授人以渔,免费用,艺术扶贫赢赞誉。余帅在率团创业发展中,深感后继人才严重不足,面对国内外杂技演艺人才匮乏的状况,他高瞻远瞩,和6兄妹商量后,决定对“余家杂技”学校的学生实行艺术扶贫,免收来校学习的学生的在校的一切费用。


  “余家杂技学校是我的再生父母”孤儿王肖杰、王鹏辉这样告诉记者。

  王肖杰、王鹏辉是项城市官会镇申庄村人,从小失去了父母,2012年8月4日,从孤儿院来到余家杂技学校,在老师和教练亲切关怀和教育下,学习努力,练功刻苦,进步很快。现在姐姐17岁,弟弟14岁,均能登台走出校门顶岗实习。在他们的脸上,只有欢乐和幸福。他们表示终身事艺,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爱,报答余校长和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之恩。

  在余家杂技学校提起黄太平、黄和平、黄乾坤,可以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他们是项城市贾岭镇闫老寨村人。他们在家时,其父因事服刑,母亲出走,由爷奶养活,爷爷病逝后,家庭重担全压在奶奶庞金一人身上,生活可以说是举步维艰。杂技学校创办以后,兄弟三人先后来到杂技学校学艺,老大黄太平,2006年入学,现年18岁,现已学成毕业,在校带薪服务,月工资5000元以上。老二黄和平,2008年入学,现年16岁,现已学成毕业,在校带薪服务,月工资4000元以上。老三黄乾坤,2012年入学,现年14岁,现已走出校门顶岗实习,加上学校承担的个人生活费用1100元,工资也在3000元以上。三人净得薪酬12000余元。为了照顾其家庭困难,学校又聘请其奶奶庞金担任生活老师为学生服务,又领取了一定酬金。其家庭一下子摆脱了贫困,过上了幸福舒心的日子。提到这些,60多岁的奶奶庞金,就热泪盈眶。她常说的一句话是:感谢党和政府,感谢学校,感谢余校长的大恩大德,要不是这样,我这一个农村的老婆子,会有啥能耐养活三个孙子。

  学生陈复岗,现年18岁,项城市丁集镇陈庄村人,2010年入学,其母痴呆,其父陈新志残疾,家庭特别困难。陈复岗学成毕业后,随学生演出团队在西安市带薪服务,成为家庭的顶梁柱。

  据悉,余家杂技学校已为社会输送530多名“德艺双馨”杂技演艺人才,艺术扶贫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。余家杂技艺术学校艺术扶贫赢得了媒体的关注,“余家杂技”的善举在当地传为佳话,在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的立项中获得通过。

  走出去,交流取经精技艺。“余家杂技”不仅在当地享有盛名,在外地的驻场演出也令人惊叹不已。大型歌舞《宋城千古情》是杭州宋城景区的驻场演出,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,“余家杂技”在节目中“蹦床爬杆”“绸吊”等高难度表演惊险刺激,现场掌声不断。在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大剧院里,“余家杂技”节目场场爆满。压轴节目《空中大飞人》深受观众喜爱。该节目由10名杂技演员配合完成。演员们表演“直体两周翻腾抛接、空中曲体三周翻腾、空中翻腾接转体360度、翻腾越杠接转体720度、转体1080度”等各种高难度技巧动作,惊险刺激,富有张力。



  今年的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盛况中,项城市“余家杂技”排练的《大飞轮》、《吊环》、《老子骑青牛》、《太空飞船》等经典节目精彩亮相,完美呈现中国杂技经典,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,让人叹为观止。

  为实现融合、创新“余家杂技”,余帅实施了“杂技+”计划,将杂技艺术与多门类艺术融合起来,实现杂技的创新发展,实现多元化之路:尝试将杂技与体育、戏曲、舞蹈、武术融为一体,打造杂技融合剧,并与周口的老子以及伏羲、女娲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。为了发扬光大“余家杂技”,让“余家杂技”走出国门,余帅还经常飞出国外,和他的团队出国表演,受到韩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众多国家观众的喜爱。

  创新路,互惠互利大格局。公司要发展,企业要壮大,钱从何来?余帅有他经营之道。余帅告诉记者:公司走的是一条“以企养校,以校促企,企校一体,可持续发展”的新路子。公司为学校进行了投入,学校为公司培养了人才,壮大了产业队伍,实现了产业队伍利润的增值,达到互惠互利,双收双赢的办学目的。同时学校还由毕业学生组建新的演出团队,进行自我创收,逐渐减少公司负担。这条路走成功了,学校管理规范,兴旺发达,公司后继有人,生机昂然。学生经过学校培养,陆续走上艺术舞台,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“德艺双馨”的新生力量。



  余帅的辛勤努力为“余家杂技”赢得了诸多的荣誉。2006年5月被周口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“周口市文化产业示范单位”;2009年6月“余家杂技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、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;2010年10月被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命名为“最具创新力榜样学校”;2012年11月被周口市文化局命名为“周口市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;2013年6月“项城市国际杂技培训演艺中心建设(项城市越野马戏团)”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“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” ;2013年11月根据民政部令第39号文《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》之规定,周口市社会组评估试点在项城进行,参评的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被专家组评为“4A级社会组织”。

  2014年9月,为了传承和发展“余家杂技”,充分发挥学校培养杂技艺术人才的基地性作用,学校被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为“项城市杂技艺术中等专业学校”。同年10月,在河南省第四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九届杂技大赛中,参赛节目《特技组合》荣获金奖和创新奖(创新奖共设两枚,该校荣获其中一枚)2016年12月,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“依法治校示范校”;2016年7月,被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命名为“河南省杂技教育基地”。

  谈到这些荣誉,余帅表现的很淡定,言谈话语中流露出他的自信。一幅把“余家杂技”学校打造成综合的文化培训基地的蓝图正在他的心中勾画着。